美国试管婴儿B超监测排卵方法解析

2024-02-24 12:27:59 · 1641次浏览

美国试管婴儿B超监测排卵方法解析

美国试管婴儿B超监测排卵是怎么样的?一般来说,育龄期妇女,每月形成一枚优势卵泡,排出一枚**。少部分女性,在一个月经周期中可以形成两枚或两枚以上的优势卵泡并排出。而在使用促排卵药物的促排周期中,则可能有多个优势卵泡发育。


那么,如何知道本周期有没有优势卵泡发育?卵泡发育的具体情况又是如何呢?

目前,排卵监测是评估女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方法。排卵监测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基础体温的测定、宫颈粘液的评估、激素的测定和B超监测。这些方式各有各的临床意义。现阶段较常用的方法就是配合基础体温测定的**B超监测,它通过跟踪监测优势卵泡,较能客观反映卵泡的生长发育状况,观察是否有排卵,同时观察**内膜的发育状况。

对于门诊促排卵后指导受孕或人工授精的患者,我们一般采用微**的促排卵方案,目的是获得1~2枚发育良好的成熟卵泡及同步发育的内膜。英国皇家妇产科学会规定,该周期若有≥4枚优势卵泡发育(卵泡平均直径≥14mm),为避免卵巢过度**及多胎的发生,需严格避孕,并取消人工授精。

美国试管婴儿B超监测排卵的常规方案:

对于月经周期28~30天的女性,优势卵泡从月经周期的第6~8天开始发育,您初次监测的时间可以在月经周期的第11~12天,之后根据优势卵泡的大小来决定下一次的监测时间,

较大的卵泡直径<10mm时,下次监测的时间间隔为6~7天。

优势卵泡直径10~12mm时,下次监测的时间间隔为3~4天。

优势卵泡直径13~15mm时,下次监测时间间隔为2~3天。

当优势卵泡直径16mm以上时,下次监测时间间隔为1~2天。自然周期待体温上升后,B超监测卵泡消失或塌陷,预示已经排卵。促排卵周期或人工授精周期,在卵泡直径>18~20mm时,预示卵泡已经成熟,可以注射HCG,48小时后观察卵泡是否已经排掉。通常每个周期B超监测的次数应控制在3~4次,这是一种比较经济和准确的B超监测方案。

B超监测排卵的个性化方案:月经周期不规则的患者,应该根据月经周期的长短,适当调整初次监测的时间,月经周期较长者适当推后,月经周期较短者适当提前。根据以往卵泡发育的速度,相应地调整本次监测的间隔时间;对于以往优势卵泡提早排卵的患者,当卵泡发育至14mm以上,就会增加监测频次。当优势排卵发育成熟至直径18~23mm,自然周期可以自测基础体温,升高>0.3-0.5℃(大约36.7℃以上)后复查B超,观察是否已经发生排卵。

如果到周期第20~25天左右,已经监测了2~3次B超,仍然没有观察到优势卵泡,可以根据情况停止监测,视为无排卵周期。到门诊请医生处理,制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美国试管婴儿促排卵周期的患者,为确保排卵、更好地把握受孕时间、同时增强黄体功能,常规用人绒毛膜*****(HCG)注射诱发排卵,指导患者夫妇受孕。HCG注射后48小时复查B超,如成熟卵泡已消失或塌陷,则可适当给予孕酮进行黄体支持10~14天。继后查血或尿HCG,判断有无怀孕。如HCG阳性,则继续黄体支持,至HCG阳性后15天左右,行**B超检查。如本月未受孕,则可停药等待月经来潮,本周期的监测和治疗就结束了,需要从下次月经周期的第1~4天,开始新的周期的促排卵治疗。

注意事项:

在B超监测排卵的过程中,要携带好门诊病历和卵泡监测记录表,B超医生就可以按照指定的方案进行监测和记录,不然可能会耽误诊断或治疗。

在B超医师正进行操作的时候,不要和TA说话和问询,以免打扰,造成因医生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错误。

促排卵方案中有注射药物的周期,注意一般需用药直至卵泡成熟注射HCG的日子,中间不能随意停药。

在复发性**的患者监测卵泡时,比较好能同时测量基础体温,从月经比较好的天测到下次月经比较好的天,以助助医生分析黄体功能的状况。当然,如果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比较好每个B超监测排卵周期都测基础体温。

到医院监测排卵的时候,为了方便,比较好不要穿紧身**,长筒靴,和携带贵重首饰。保管好自己的衣物财物,防止丢失。

受孕的时间其实比较宽裕,从排卵前的3天至排卵后1天,都可以试孕,不一定要限时限日同房,以免增加心理压力。

试管助孕_1

扩展阅读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各省市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数
上海(19家) 北京(18家) 江苏(33家)
广东(56家) 陕西(9家) 河南(31家)
天津(12家) 海南(8家) 浙江(27家)
重庆(10家) 辽宁(18家) 湖北(30家)
四川(13家) 山东(31家) 河北(30家)
贵州(13家) 内蒙古(8家) 福建(15家)
甘肃(4家) 山西(12家) 湖南(23家)
吉林(9家) 安徽(14家) 广西(21家)
新疆(8家) 云南(17家) 宁夏(2家)
黑龙江(10家) 江西(18家) 青海(2家)
西藏(1家)

相关文章

话题

相关问答